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大道如一

有沒有曾經出現這種想法——這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而人生可用的時間太少,生命又太短,以致無法把它們一一領受?由各種因緣相續而成的美好物質和情態,都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形相和方式企圖把它們全部去接收,當然是不可能。要知道任何事為善為美又能使你驚詫讚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你擁有欣賞它們的能力和本質,正如蒼蠅逐臭,蝴蝶趨香的道理一樣。

所有的形相和各種的看法,都沿於你的感官產生。但這個世界上總有你不認同的事物,如果聞臭而不覺其污穢,聞香而不覺其芬芳;見美而無知,見醜而無覺,剛才所述時間太少的感覺當然便會消失,祇有純粹的觀念,所有的事物既渴望也不渴望,既疑惑也不疑惑。身邊的一塵一土,常見而平凡的事理,都是至善,都可見無窮的智慧;天地間宇宙蒼穹,深奧又難解的學問,都是常聞,都祇見有限的變化。

如果認為這種「境界」太高,無法瞭解,聽聽既是物理學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維克多‧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怎樣說:「那在科學上的美和貝多芬音樂的美都是一樣的。在眾多事物的迷霧中,你會突然看到一種聯系。它表現出深深地感動你的那種人類關懷的合成品質,把你一直已擁有卻從未聚到一起的心域聯結起來。」(What is beautiful in science is the same thing that is beautiful in Beethoven. There’s a fog of events and suddenly you see a connection. It expresses a complex of human concerns that goes deeply to you, that connects things that were always in you that were never put together before.)

要深度的認識科學,需要具有對理由有高強的解釋能力和羅輯性的智慧;認識音樂,則要擁有對情感深廣的的盛載胸懷和趨同性的心質。科學家的限制是努力發掘這個世界的真相,音樂家的理想則是使我們認同美和善的特徵。其實它們都是一樣的,最後能藉音樂確認真相,以科學感受到美和善。

要感知和認識這個事實,無需做高深的學問,因為有一種捷徑。從今天起,看清楚你身邊那些可憐的生靈,盡量善待它們。就從這時開始,習慣之後,你將再不會因生命有限而不能擁有世上所有的美好而困惑,祇因你已能在那些從未認真注視過的眼睛裏,在它們的最深之處,窺看到包含整個宇宙的真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