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命運的迷思(下)

北宋王朝的宰相呂蒙正,身份否極泰來,由至賤至極貴,寫有一篇對人生際遇感慨萬千的《破窯賦》,內有文: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今居朝堂極品,位列三公,鞠躬於一人之下,列職於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俸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揚眉之日……」

驟眼看去,這些以前的賢人學者對人生的吉凶際遇都有一種無何奈何的嘆息,但是他們的才華功業大家都有目共睹,就當他們的「命」好「運」佳吧,但是他們所取得的成就絕不會由天上掉下來,一定是經過不懈的歲月累積,無比的努力艱辛,才能達到這種卓越的位置。到了這裏,誰又能肯定最終的原因?誰又能肯定當中的因果關係?莫說每人先天秉賦之間巨大的差別,就是條件相差不大的人,人生的轍跡又何曾完全相似?

君不見他們說:
「我做了這麼多,結果得到賞識。」;「我做了這麼多,還是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做好百份之百的準備,就一定會有好結果」;「以為準備得完美,怎知還是失敗收場」
「因為我瞭解他,愛他,他也愛我,離不開我。」;「我這麼疼他,最愛的是他,但他最後都是離開我」
「機會可以自已爭取……」;「機會不在我這邊……」

類似的遭遇和慨歎,歷來多不勝數。最恨是:才明志高卻生於末世,好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巧鍛金簪雪裡埋。最無奈是:心比天高而身為下賤,正是欲潔何曾潔,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最惱人是:說無緣,今生偏偏遇著他,說有緣,如何心事終虛話。最怕是: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最想知道的是:幾時才可以得到時來風送滕王閣,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些千古的迷思,誰人可破?

藉著古人流傳下來的秘術,縱然能算計出一個人未來的命運,能得知一生的高低起落,吉凶貧富,感情得失,但如果不幸要面對命運中將臨的巨變,有無辦法可以脫逃?預先知道,又將如何應付?雖然算計一個人的命運時可以知道的雖已不少,但在那超越命運之上的神秘,不可知道的仍然是太多。

不過我始終清楚知道一個人就算今生怎樣富貴比天高,有朝一日都會放下一切,撒手而去;就算現在如何落泊如乞丐,遇到下雨的日子,都會不想一張破席被水沾濕而會把它搬到屋簷下。嚴格來說,難道這不是一種對人生積極性絕對體現的方式嗎?不要再想這麼多,且把這種堅韌的天賦無限地擴展,勇敢而放下,進取又自在地走大家的人生路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