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論執著心


日前看到網上友人說她的女兒𠝹手自殘,非常擔心,希望有人能給她提供意見。根據這位網友上載的有限資料,她應該是一個充滿童心,對生命滿懷欣喜和感激,也是有智慧和慈悲心的人。何解她的女兒會出現這種令她這麼煩惱的問題?

父母對子女不符合自已良好預期以內的行為,多數難以接受,會說自已對子女已經關懷備至,無微不周,子女不應該令父母擔心,可是有些為人子女者偏偏做出令父母非常煩惱,痛心不已的事。這些反叛甚至自殘的行為往往使父母在悲傷,緊張又衝動之餘做出破壞關係的舉動,甚至做成不能挽回的結局。

有關的專家學者指出,兒童出現這種自殘現象,多數是因為家長們祇注重子女的學業成績,卻忽略子女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漠視他們個人的特點或長處,永遠把他們當做不能解決問題的小孩子,不尊重他們的主意和決定,生活上的問題又多數強加出頭代為解決有關。加上很多父母一般極少和子女互相傾訴,甚至平常好好地談話的情況也少有。結果是令他們缺乏處理情緒問題的能力,學不會怎樣用正確方法去發洩在年輕時期出現的苦悶和不安。

在這個電子時代,青少年以至成年人也因為社交網絡提供的方便,大大減少了親身去和朋友會面,訴說生活問題藉以宣洩情緒壓力的機會。當青少年遇到挫折,感到不快和困惱,便利用社交網絡為媒介尋求朋友的安慰和幫助,但從網路上所得的回應,不論是表達怎樣熱切的同情和關心的態度,其實都不過是冰冷的文字或電子影像,能得到的實際幫助仍然不足。

在這種情況之下,人生經驗不足的青少年,會很容易感到焦慮和抑鬱,在無奈而孤獨的情況下,往往會借助傷害身體做成的痛楚企圖脫離現實環境和消除壓逼困惑的感覺。有些青少年說:「看著血從身體內慢慢流出時會有接近死亡的感覺,這種刺激感,令自已對存在的感覺更加實在。𠝹手的感覺像吸毒,這種迷幻感是會令人上癮的。」這種淡然的描述,其中所透出的訊息,其實是青少年在精神空虛的環境下發出強烈的呼喊,極需要別人的關懷和愛。

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和別人的子女說話時,好像特別容易溝通,想和自已的子女說幾句話,卻像人隔萬重山。就像人們有煩惱鬱悶要傾訴,或者尋求解決感情的困惑時,竟會打電話給完全不認識的無線電台節目主持人一樣。不過,當事人所謂的困惱一般都不過是老生常談,解決的辦法通常都不出那麼的幾種,祇不過是當局者迷罷了。在這種行為中當然牽涉了不少的心理成份,除了因為傾訴者認為一個陌生人會以完全客觀的心態瞭解問題,然後根據事實解答,所給的指引才有價值之外,另一個理由是大家素不相識,對談之間,不會因為兩人的關係做成壓力,也不會受到種種現實情況的牽絆,問題自然變得純粹,自尊也不會受損了。

以這個現像來看,當子女在情緒上遇到困惑而感到苦惱,面臨傷害自已的臨界線,你惱恨交加卻又苦無對策時,難道你不可以在這場人生戰役中破斧沈舟,把自已當做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般替這個「煩惱人」解答問題?

嘗試抽離自已是他們父母的身份,完全以一個陌生人的心理對待子女遇到的問題,就當他是別人的子女或打電話到你主持的節目傾訴的人罷,祇以一般人的同情和理解的態度,輕鬆而技巧地解答他們的問題,看一看有無轉機?這不是天方夜談,祇因為為人父母,總會首先緊張子女在人生路上的得失,也就是這種心理毀壞了子女和父母溝通的基礎。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已的長處和短處,性格和智慧也不相同,盲目地把一種祇因為多數人都認同的做法和價值觀強加到每一個不同的個體上,是不是對一部份人有點無辜?有些人可能不夠聰明,在學業成績方面比別人差;或者性格倔強,或內向,或溝通能力比較弱,得不到師長的喜愛;或者心靈比較敏感,容易產生情緒問題。類似的這些特質或是缺點也好,真是說也說不完。

必需明白,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有他自已的道路,自已的命運。子女聽教聽話,父母順水推舟,故然美滿,但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褔報?逆勢而行,父母用自已的意願強加推阻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期望子女要以某種方式成材,以某種形貌出現,以某種行為配合多數人的意願,這種執著心,是滲有危險性的。

知道這點,就可以不再執著自已為人父母的渴望,不會成為子女痛苦的根源,不是叫你消極放棄,而是更要明白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多情卻似總無情的道理。

祇要以坦蕩而豁達,隨緣而放下,智慧而無欲的心,用寬容體諒,慈悲同情的態度,開解和指引你們陷於情緒迷霧的子女,他們一定會發覺你的說話是可以將他們領渡到人生苦海彼岸的一柱明燈,而不再是耳邊一向的囉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