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

燕子節(上)

語云:開卷有益,雖然本地值得關心的新聞乏善足陳,十年如一日,似乎像孫悟空一般總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但報章有時也會選報一些特殊的人和事,使孤陋寡聞如鄙人者,得知一些頗堪玩味的各地趣事和各式「文化」。

原來廣東省肇慶懷集縣有一個稱為「燕巖」的名勝,是地理學上所稱的「溶洞」,山洞內寬廣宏大,總面積有二萬八千多平方米,洞內棲息了數以萬計的金絲燕(Cave Swiftlet)。這些燕子不同一般的家燕(Swallow),牠們屬雨燕科,足部短小而纖弱,缺乏力量,所以牠們如果落到地上,要再飛起來會有點困難,所以除非不得已,絕不下地。有些品種更是四趾向前,不能找握,祇能靠小小的尖爪攀附在陡峭的巖壁上稍作休息,除了在空中捕食昆蟲,也襯著下雨時在空中喝水和清潔。所以總令人覺得牠們永遠都在空中飛翔,從不會落到地上或樹上停棲,而且雨燕屬的學名Apus,就含有「沒有腳」的意思。

這些「沒有腳的鳥兒」累了之後會否在風裏睡眠,無人知道,但牠們總是善於不停地,快速地迴旋飛舞,捕吃空中的蟲兒為生,雌雄更在風中配對。牠們羽翼長長,眼睛大大,嘴巴扁扁,樣子很顯個性,所謂「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似乎男人生就一個燕子下巴,已是擁有英雄氣慨的特質了。

據聞該洞是全中國唯一有金絲燕棲息的巖洞,當真十分罕有。每年春天,金絲燕就會到洞內築巢育雛,小鳥孵出之後,親鳥便在日間離洞覓食,到了傍晚才回巢喂哺雛兒。在每年的農曆六月,是大量成長雛燕羽翼豐滿,開始學飛的時候,成群大小的金絲燕在巖洞上空飛來飛去,場面非常壯觀。

報載每年六月初六是當地的「燕子節」,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旅客到那裏觀嘗巖洞內奇異的天然構造,還會同時看一看當地人以高超而冒險的技巧攀到洞內巖壁上捕捉燕子和摘取巢窩,採摘者有時更由兒童擔任,這種「燕巖採燕」的特技也被當地人稱為「天下第一奇觀」,使外國遊客也大大讚嘆,大叫「穩得浮!」云云。

這種燕子的巢窩,是高級的食材和補品,已經人盡皆知。利之所在,人工養殖這些小鳥取巢的行業其實也十分興旺。養燕戶建造小樓房給燕子們做巢,強調當他們到這些專供牠們營巢的人工「燕屋」內採摘燕子窩時,如果巢內仍有小燕,一定會等到小燕成長飛走後才加以割取。養燕戶又說燕子們在次年一般鮮有使用容易腐壞的舊巢,所以有養燕取窩對人對鳥其實是兩全其美的說法。

不論這種說法內容如何,我祇知道人把燕窩當作上等昂貴的食品,至於養殖的人對燕子的辛勞是否因而產生一點憐憫感謝之情,會否避免加害雛燕或者吃不吃生產這種寶貝商品的動物,實屬次要。在商言商,其實主要都不過是一種避免竭澤而漁的心態,使燕窩商品的供應不會斷絕。曾「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明清詩人吳梅村以悲憫情懷寫出人類採集燕窩行為的《燕窩》詩:「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採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在可以被飼養的生物都被人工養殖利用的今天,不知道在「燕子節」裏被採去巢窩復被捕捉當人類食物的金絲燕,慘受「家破鳥亡」之災較苦?還是被人飼養在「燕屋」內,成為人工養殖的生物,日夕與不懷好意,謀取牠們巢窩的人類共存較苦?在那些國度裏,小海燕們到底是苦還是不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