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

總有點不同(上)

報上常有「蛇王」捉到誤闖人類世界的大小蛇類的圖片,不論是甚麼品種,「蛇王」一般都在記者面前,捉往蛇的頭頸,把蛇高高提起,或者把蛇拉長豎直,提供一個好「甫士」以供拍攝。曾見到一個「蛇王」,奉召到市區捉蛇,該蛇後來由十六樓的露台墮下受傷,後經證實是一條長約三呎,無毒的玉米蛇,蛇王手到擒來,捏住那頭,把驚慌傷痛,身體扭曲的寵物蛇提吊在空中給記者照相。又曾有一個「蛇王」,在鏡頭之中,把一條捲曲藏在縫隙鐵枝上的小蛇一把拉扯出來,再「打蛇打三寸」,捏緊頸項要緊之處,把牠在手上當風車般急速轉了數圈,順著連貫之勢把牠纏捲在拳頭上給記者拍照,手勢之快捷精純,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達到藝術境界。也有「蛇王」在捕捉到大蟒之後,抓著頭頸,橫拖直拽,讓蛇身在赤地上磨擦,將大蛇的抵抗連消帶打,直消捕蛇人在大暑天時,奉召到老遠捉拿此等低級生物帶來之勞累,最令旁觀者拍手稱快。

這種以周處除三害式的手法捕蛇,在蛇羹老闆兼任捕蛇人的角度,加上旁觀者像期待廟會表演的喝采吶喊助慶態度之下的氛圍來說,不過是一種自豪的熟練手段表演和免費的商業宣傳機會,加上各種蛇類也被視為不過是一些對人有害之物或者製做湯羹補品的「食材」宏觀前提之下,絕對沒有甚麼問題,那些未死或已半死的蛇,身價不過和一條攤軟著,賣不出去的半截大白鱔其實相差無幾,實在無需過份珍惜和替牠們擔心。

但最近有一位居港的「鬼佬蛇王」捕蛇的圖片見報,他叫David Willott,報上的他把蛇捉著給記者拍攝時候,眼中總露出一種祥和的目光,或把弱小的無毒蛇把在手上一個較舒適的位置,或把大型的蟒蛇扛到肩上,以免對已被捉著頭部的巨蛇因為身體的重量對牠們較幼的頸部做成傷害。

據聞他十三四歲已開始在香港的野地捉蛇,在家中養蛇,多年來與蛇為伍,正是見慣大蛇屙尿,對各種長短粗幼,顏色深淺各異的蛇類瞭如指掌。被記者問到他的捕蛇心得時,如數家珍地說出他和蛇類的趣事和險事,但最特別的是,他祇有愛蛇的心理,從不把牠們當作一種食材或低賤的生物看待。

他說到盡處,顯出對蛇類的感情,語重心長地表示人類畏蛇,可以理解,可是當蛇類在香港的生活環境日遭侵佔,人和蛇的相遇必然發生,告訴我們必需要學懂如何和蛇類相處。眾多蛇類當中,多數無毒或根本不會追人而噬,牠們其實正是人類對自然野地無限擴張的受害者。他又說:「很多人不懂得尊重大自然,在郊區看見蛇,在蛇對人沒有威脅的情況之下,仍要打死牠們。」「那裏本來就是蛇類生存繁衍的地方,但很多香港人就是不明白。」「蟒蛇位處在香港自然生態食物鏈的最頂端,如果沒有牠們,野豬的繁衍將失去控制,如果水律蛇減少,香港的鼠患必定加劇。」「蛇類對香港的生態平衡非常重要。」他又說,自從去年應警方邀請在西貢替一家人捕捉了一條有四米多長的特大蟒蛇之後,他決定除了捕捉其他蛇類之外,不再捕捉蟒蛇,因為他感到「他們」捕捉蟒蛇實在是太過份了(They've been picking on the python for too long)。

除了不再捕捉蟒蛇之外,他還漸漸放棄了和最能和他的至愛接近的方式——飼養牠們。和蛇類相處幾十年之後,他漸漸明白到除了金錢和時間的付出之外,因為蛇的壽命可以長至十多年甚幾至三十多年,對牠們的主人絕對是一生的承諾和負擔。而且養蛇必需要給牠們餵食活物,一定要犧牲小白鼠或其他小型無毒蛇的生命,去養活另一種蛇,這個過程給這個對蛇有愛無類的人來說帶來無奈和矛盾。他最後下定決心,不再養蛇,告訴大家不必用這種方式去愛和接近牠們。但因為毒蛇不能隨便放生,所以他家中還剩下一條毒蛇等待終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