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善男子善女人的終極困境——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感(上)


李安大導演第一套執導的英語片是「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到了「色‧戒」以女主角王佳芝身陷情慾與任務之間的矛盾為題,讓觀眾深思人性的虛弱。「色‧戒」已經充滿索隱的味道,相當「紅樓夢」。這齣在全球大收旺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可說是這兩套電影的變調,內藏更多伏線,李安先生把人類這兩種主要特質,把它們推演成善和惡之後的強烈撞擊,幻成立體影像再藉高超的視覺語言,呈現在我們眼前。

年的Pi已經是一個充滿靈和感性的人,宗教對他有強烈的吸引力,他對各種宗教兼容並蓄,成為多種教派的信徒,又認為宗教不過是不同的門,人藉著這些不同的門就可以進入神的國度。這種對神和靈的感受性格和追求熱枕,使他過早地以兒童的想法向教堂的神父提出基督教裏神和人之間的矛盾,又認為猛獸的眼睛透出靈性,人可藉善意感動牠們,以致身體力行地赤手拿著鮮肉伸入獸籠意圖餵食猛虎而險些受到嚴重傷害。

他的父親不信神,唯科學是尚,認為宗教信仰不足取,為了教育兒子,使他明白動物眼中透出的無非祇是一種情緒,甚至以活羊飼虎的殘忍手段向這個執迷於神靈世界的小孩揭露現實的慘酷真相。Pi的母親卻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也是素食者,她認為萬物有靈,以慈悲心引領自已的人生,從少被培養成素食者的Pi就是在這種既矛盾又和諧的環境中成長。

Pi的名字叫Piscine,在法文中是游泳池的意思,不過發音近似於英文小便Pissing。為了避免給人取笑,Pi改稱自己為Pi,也是圓周率π的發音。所以這個「Pi」暗示了人既存有由生理引起而不能違抗的天性,同時也能擁有根據思考和理性得出的智慧成果。

電影述說的人的善和惡兩者的衝突,而善良並不是與生俱來,人必需要受過教育薰陶和藉智慧和思想才能知覺到和領悟出善良的意義,祇因善意永遠含有付出甚至犧牲的意味,這和善良意識藉以依附的肉身所追求的所有利益背道而馳。肉體必需營養去維持,一定要通過獲得外界的資源來達至這個目的,終極來說,就是必需以殺戮和吞食的手段獲得這種利益。這種沒有道德觀念的特質,是人或所有生物的本能,這種特性是使生物能夠存在以至繁育後代的必要條件。

戲中以素食者Pi的形象和行為具體表現由思考和反省後產生的善意,用老虎代表永遠被精心掩藏在心底下的殺戮獸性,而這種獸性卻是組合人性的一大部份,這就是Pi必須和猛虎共處的原因。人在面對這兩種特質衝突的困境時,可能會對所謂的人性疑惑和不信任,甚至怪罪於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