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鳥和魚


據台灣的一個環境保護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報導,《讓候鳥飛》等護鳥團體在中國天津與河北唐山交界處,發現上萬公尺的「天網」,用作捕獵隨季候遷徙的各種大小飛鳥,清點時的數目竟然超過十二萬隻!這些受保護的候鳥,包括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危品種的黃胸鵐(Emberiza aureola),即所謂禾花雀,全被當作野味出售,參與拯救這些候鳥的動物保育者和義工慨嘆:「没有一隻鳥,能活著飛出天津!」。至於那些在事件被通報之後前來「執法」的人員,行為態度則令人莫名其妙,真是不提也吧。


中國沿海的漁獲日漸減少甚至近於枯竭,看遠一點,其實全球也漸漸面對這樣的狀況。在目前,自然野生生物被大量捕捉作食物的只有是魚類,進一步推想,當魚類資源日漸枯竭直至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世界上唯一能替代魚類,富含「蛋白」質,要有「野生」鮮味,能被大批捕捉的只有是數量仍然龐大的野鳥。

如果你認為食用魚類是理所當然,而不把飛鳥當作食物,無論持甚麼理由,實在有點不足,把巨網放到海洋或天空裏捕捉生物做吃食來說,對象是成群活動或者遷徙繁殖的游魚和飛鳥有甚麼不同?由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大量捕捉魚類對生態環境同樣有極大害處,但在現實裏卻是視而不見。


被人工養殖的家禽本來也是野生的鳥類,很多不同的魚種也被人工大量繁殖,不論在天空飛或在水裏游都不過是人類的食物,無論是鳥和魚,不吃牠們,不過是因為某個種類珍貴,數目稀少,到了把他們「保育」到一定數量之後,還不是一樣網捕而食之。

今天那些野鳥大部分仍然能在天空自由飛翔,不過是因為海洋裏仍然有點魚可被撈捕。如果因為其他甚麼原故,你今天不贊同甚至譴責天津那邊的人捕捉野鳥作食物,他朝到無魚可捕的時候,你懷念那些海裏的野放美味,看到那些在籠子或超級市場冰櫃裏的「天外飛鮮」,也必然也會慢慢改變你的想法,開始津津有味地研究各種由鳥肉所做成的食製,至於屠割那些溫血小動物的污穢行為,一定會有他人代勞。

想清楚一點,打破你的思想盲區,那些今天被視為非法,道德上有所虧欠的中國捕鳥人不過是早行一步,為全世界做一點先知先覺的示範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